狗身上为什么会有腥味?
这个“腥味”其实是指动物性胺类气味化合物,广泛分布于昆虫、鱼类和哺乳类的体表和体内,是动物体中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。这些由氨基酸衍生物形成的胺类物质能够影响其他动物的交配行为(如引诱)、防御反应(如抵抗病原体感染)甚至生理功能(如调节血液流动)等。 而作为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之一动物类型的犬类,其身上的这类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含量可能更多。当它们处于健康状态时,这层保护膜能保证它们的正常生理机能和嗅觉灵敏度;但当它们受伤或者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,皮肤和黏膜下腺体的分泌物就会大量渗出,这种有香味的刺激性气体就散发出来,出现所谓的"腥味”。
事实上,不仅是犬类在正常状态下有着这一特有的“腥味”,其他哺乳动物也有类似的情况,只是气味物质的成分及其分泌量存在物种特异性差异而已。比如兔、豚鼠等啮齿类动物的气孔中有麦角固醇,其气味就是由这类固醇氧化降解而形成的。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,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,哺乳动物(包括人类)的汗腺能产生特殊气味的外激素,而这些物质可能是通过表皮微生物的作用而产生。当然,这种说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。
总之,无论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原因,这些动物性胺类气味化合物的存在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,只不过在不同动物或同一动物不同部位的含量有所区别而已——对于像猫狗这样被人类长期豢养而又缺乏严格检疫的动物来说,这种现象就更值得我们注意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