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毛病和白点病怎么区别?
白点病的形状多数较大,呈放射状椭圆形;白毛病的形状较小,呈点状或是片状。白点病通常是由于鱼身体素质差, 感染了刺激 crustacean 的幼虫而引起的,治疗需要加强营养提高身体素质,可以用甲苯咪唑、阿苯达唑、氯硝柳胺、伊维菌素及左旋咪唑等驱虫药进行全缸泼洒,或是把鱼转入高浓度盐水溶液(浓度在15~20ppt 左右)浸泡 15~30min。
白毛病在发病初期时鱼体表面看上去有些粗糙,用手指由头至尾轻轻摩擦鱼体,会有脱落感。之后病鱼体表和各鳍出现白点,继而又扩展为白膜、白块,形状大小不一,常为椭圆形。病鱼厌食、消瘦,游动缓慢,最后往往呼吸困难而死。
病原为水霉菌,各种水霉菌的有性结合孢子可在静水中生活1年以上,当落在已受损伤的金鱼(碰伤、冻伤等)身体上,吸水膨胀并萌发,伸出许多丝状物,一部分伸入伤口组织内,夺取养分,繁殖蔓延,向肌肉深处长入。留在鱼体外的菌丝体逐渐集结膨大,由浅黄色转变为褐色或灰白色棉毛状菌丛,覆盖在受伤处。